2014年2月18日星期二

來自台灣的阿裡山高山茶


  台灣的茶引種自祖國大陸。據1918年連橫所阿里山茶著《台灣通史》稱,嘉慶十五年(1810年)有人“歸自福建,始以武夷山之茶,植於祭魚坑,發育甚佳,即以茶籽兩鬥播之,收成亦豐,遂互為傳植”。《中國茶經》稱,“清光緒年間,有張氏兄弟從安溪引入鐵觀音,在(台灣)木柵漳湖區試種成功”,說明寶島的茶源自海峽這一邊的八閩,島上的文山、凍頂山都是早年種植福建烏龍茶的地方,於是“文山包種”、“凍頂烏龍”雙雙皆為台灣的茶中佼佼。

  那麼該如何解釋這個“高山茶”呢?我手頭的台灣茶包裝上是這樣寫的:“嘉義縣高山茶,系產於阿裡山山脈,海拔800-1700公尺的高山地帶,茶區經年雲霧繚繞,生長環境絕佳,茶質優異,加之以精湛之焙制技術,產阿里山高山茶品風味獨特。”又稱該高山茶“有烏龍和新品種兩組,香郁甘醇,各呈雅韻,佳茗入喉,齒頰留香,誠乃居家待客不可或缺之珍品也”。如今高山茶似乎不僅僅是“種在高山上的茶”的縮略,據我所知,它已漸漸演化成一個頻繁使用的地方語詞。

  在海峽兩岸茶業的交流中不時有一些表述上的差異:譬如綠茶,台灣把一些輕微發酵的烏龍茶稱為“綠茶”;而這個含義能包容更多的高山茶則成為台灣茶業界的一種特別的品牌用語,在台資“天仁集團”遍布祖國大陸的茶葉連鎖店裡,總少不了高山茶綠色的微笑。還有上述的“新品種”一詞,指的應該是“台式綠茶”的優良品種之一。我手上這盒阿裡山茗茶的“新品種”在包裝處理上也似乎更新:外有紙盒,中為鐵罐,裡面則是一層真空包裝,對茶香可謂是呵護有加。再則為了證明此高山茶“新品種”展示會“優良獎”的貨真,也為了不遺余力提升茶葉的品質,整整十個官方和業界單位在包裝盒阿里山烏龍茶罐上聯署其名,那一大串名單叫人想起電視連續劇不厭其煩的片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